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疾病簡介

公費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將自103年元月1日起開放民國101年至102年出生滿1歲的幼兒接種,疾管署表示接種疫苗可保護幼童,減少感染肺炎鏈球菌導致的嚴重肺炎、敗血症及腦膜炎等併發症甚至死亡的機率,呼籲民國101年至102年出生,過去從未接種PCV13或曾經接種但還未完成應接種劑數的幼童,請於年滿1歲後,儘早完成接種。

肺炎鏈球菌有90多種血清型,主要存在幼兒鼻咽部位,是病毒感染後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的重要病原,可透過疫苗接種來預防感染,適用於幼兒接種的是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依其內含之血清型別有7價(PCV7)、10價(PCV10)及13價(PCV13)三種。依據監測資料顯示,IPD好發於5歲以下幼童及65歲以上老人,幼童發生率又以2至5歲最高,1至2歲次之,且5歲以下罹患IPD的血清型別以19A最多(佔62﹪),而目前僅PCV13有含括此血清型。

接種劑量與接種間隔

  • 一、 從未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於滿1-2 歲接種二劑PCV13,兩劑間隔至少8 週。

  • 二、 1 歲前曾依下列附表時程接種PCV7、PCV10 或PCV13:

    1. 完成1歲以前應接種劑次者,於滿1-2 歲追加一劑PCV13,與前一劑疫苗間隔至少8 週。

    2. 沒有完成1歲以前應接種劑次者,於滿1-2 歲接種二劑PCV13,與前一劑疫苗間隔至少8 週,兩劑PCV13 間隔至少8 週。

  • 三、 於1-2 歲才接種1 劑PCV7、PCV10 或PCV13 者,應再接種一劑PCV13,與前一劑間隔至少8 週。

  • 四、 未依前述第一至三項完成PCV13 接種者,於滿2-5 歲接種一劑PCV13。認識疫苗。

  • 五、 98 年出生者最遲於滿6 歲(不含)以前完成接種,102 年出生者,於年滿1 歲後,方符合公費疫苗接種條件。

接種後注意事項

PCV13可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分開不同部位)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接種後少數人可能會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的反應,一般於接種2天內恢復;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

則極少發生。幼童接種後如有高燒不退或特殊不良反應,請儘速就醫。相關疑問可參閱該署網站或可撥打國內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疾病簡介

日本腦炎係日本腦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腦膜腦炎,蚊子為傳染媒介,潛伏期5-15天,日本腦炎主要流行季節為春末夏初,病毒在豬、牛身上繁殖,再經由蚊子叮咬人體而感染,感染者大部分為無症狀感染,少數人有頭痛、發燒、嘔吐等無菌性腦膜炎表徵,有些伴隨嗜睡、抽搐、昏迷、肢體麻痺或性格異常等腦炎症狀,甚至死亡

認識疫苗

日本腦炎至目前無特殊療法,唯一預防方法即施打日本腦炎疫苗,日本腦炎疫苗為一種不活性病毒疫苗 。

接種時程

  • 出生滿十五個月接種一劑
  • 接種第一劑後,間隔二週接種第二劑
  • 出生滿二年三個月接種第三劑

※ 接種時間集中於每年三至五月

接種禁忌

  • 發燒者
  • 患有嚴重的腎臟、肝臟疾病及心臟血管疾病者
  • 患有進行性痙攣症或神經系統疾病者,但已不再進行的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性麻痺等,則不在此限

接種後可能產生的反應

  • 接種部位偶有發紅、腫脹、疼痛等症狀
  • 偶有全身反應,如發燒、惡寒、頭痛及倦怠感,通常2-3天會消失
  • 發生嚴重的反應,約百萬分之一發生機率

本所接種時間:每週一、三、五上午8:30~11:30

什麼是結核病?

結核病是感染結核桿菌所引起的疾病,結核菌侵入人體後,可在任何器官引起病變,如肺、腦膜、淋巴腺、骨骼、腸、泌尿及生殖器官等,其中以侵害肺部最多。早期的肺結核病人沒有什麼症狀,容易被忽略而延誤治療的時間,如出現咳嗽、咳痰、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長期發燒、夜間盜汗、咳血等症狀,可能是中度或重度肺結核了。

認識疫苗

卡介苗是一種牛的分枝桿菌所製成的活性疫苗,經減毒後注入人體,可產生對結核病的抵抗力,一般對初期症候的預防效果約85%,主要可避免造成結核性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接種時程

  • 出生滿5個月至8個月的新生兒需接種一劑卡介苗

  • 國小一年級卡介苗疤痕普查,若無疤或疤痕過小且結核菌素測驗陰性者需再接種一劑

接種禁忌

什麼情況不宜接種卡介苗

  • 疑似結核病人及疑似被結核菌感染者,勿直接接種卡介苗。
  • 發燒、皮膚病、嚴重濕疹、慢性病、免疫機能不全、麻疹及水痘感染及其復原期。
  • 早產兒或體重在2500公克以下之新生兒。惟出生半年內如體重已達2500公克,經醫師診察確定可接種者不在此限。
  • 慢性疾病:如氣喘、肝臟病、心臟病、腎臟病等。

注意事項

  • 可能造成散發性結核菌感染,但發生率很低,約為千萬分之十。
  • 如果接種部位出現多量的膿液或發生同側腋窩淋巴腺腫大情形,可請醫師診治。

接種後可能產生的反應

  • 注射後接種部位大多有紅色小結節,不需特別處理。
  • 紅色小結節若變成輕微的膿泡或潰瘍,不需要擠壓或包紮,只要保持局部清潔,用無菌紗布或棉球擦拭即可,約經2-3月潰瘍就會自然癒合。

什麼是白喉?

白喉通常發生在 15 歲以下沒有接種白喉疫苗的小孩,主要侵犯咽喉部,病童因白喉桿菌在鼻、扁桃腺、咽或喉部產生偽膜而引起呼吸道阻塞,白喉桿菌分泌的毒素可以引起心肌炎或神經炎等嚴重的合併症,死亡率約為 10%。

什麼是破傷風?

破傷風係因破傷風桿菌進入深部的傷口,在無氧的情況下大量繁殖後放出毒素而引起嚴重的神經、肌肉症狀,如牙關緊閉、肌肉收縮、四肢痙攣等。一般破傷風桿菌廣泛地存在土壤、骯髒的地方,如因意外導致較深的傷口感染破傷風,死亡率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尤其是新生兒及五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死亡率最高。

什麼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種急性呼吸道細菌傳染,易侵犯五歲以下的兒童,會引起嚴重的陣發性咳嗽而影響病人的呼吸及進食。罹患百日咳的兒童易併發肺炎、痙攣或較嚴重的腦部問題,百分之七十五的死亡病例是一歲以下的小孩,尤其是六個月以下的嬰兒。

什麼是小兒麻痺?

小兒麻痺症在醫學上稱為「脊髓灰白質炎」,是感染小兒麻痺病毒所引起,而人類是唯一的宿主,其感染來源是患者之糞便或口咽分泌物,感染後潛伏期約7-10 天,病情輕的有發燒、頭痛、腸胃障礙、頸背僵硬等症狀,重則造成肢體麻痺、終身殘障、甚至造成吞嚥或呼吸肌肉的麻痺而死亡。

什麼是 b 型嗜血桿菌?

b 型嗜血桿菌可引起嬰幼兒全身各部位嚴重之疾病,其好發年齡為 5 歲以下,而其中大部份病例發生於 2 歲以下。引起疾病以腦膜炎、肺炎、敗血症最常見,也可引起蜂窩性組織炎、關節炎,另外會厭炎好發於較大年齡(3 歲為發病高峰)之孩童,如發病嚴重,可能造成病患死亡或是殘障

接種時程

  1. 出生滿二個月
  2. 出生滿四個月
  3. 出生滿六個月
  4. 出生一歲六個月

接種禁忌

  • 已知對 neomycin、polymyxin、streptomycin 或本疫苗中任何成份過敏者。
  • 過去接種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疫苗、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或 b 型嗜血桿菌疫苗之後,曾發生嚴重之過敏或不良反應者。
  • 先前接種含百日咳之疫苗 7 天後曾發生不明原因之腦或神經系統病變者。
  • 患有進行性痙攣症或神經系統疾病者。但已不再進行的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性麻痺等則不在此限
  • 接種當日正在發燒或罹患急性疾病者,宜延後接種,但一般感冒則不在此限

注意事項

  • 本項疫苗不建議用於超過 7 歲的孩童或成人,因為所含的白喉類毒素及百日咳抗原的量可能引起較大的局部反應、發燒與不適。
  • 為預防並即時處理接種後發生率極低的立即型嚴重過敏反應,注射後應於疫苗注射單位觀察至少 30 分鐘,無任何不適症狀後才離開。

接種後可能產生的反應

  • 接種後 1-3 天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紅腫、酸痛,偶爾有哭鬧不安、疲倦、食慾不振或嘔吐等症狀,通常 2-3 天後會恢復。
  • 不停啼哭或發高燒之症狀則較為少見;而嚴重不良反應如嚴重過敏、昏睡或痙攣則極為罕見。
  • 如接種部位紅腫持續擴大、接種後持續高燒超過 48 小時,或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及嚴重不適症狀,則應儘速請醫師處理。

什麼是腮腺炎?

俗稱〝豬頭皮〞,是一種經飛沫傳染的病毒性疾病。好侵犯唾液腺,尤其是耳下腺,病人可出現發燒、頭痛、耳下腺腫大,有些會引起腦膜炎、腦炎或聽覺受損。若在青春期受到感染,易併發睪丸炎或卵巢炎,可能影響生育能力。

什麼是德國麻疹?

德國麻疹是一種經飛沫傳染的病毒性疾病,病人症狀輕微如微熱、鼻咽炎、耳後淋巴結腫大,疹子約維持3天。易併發關節炎、神經炎、血小板減少、腦炎。若在懷孕早期受到感染,會導致流產、死胎或畸型。

認識疫苗

可用來預防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的活性減毒疫苗,其預防效果平均可達95%以上,並可獲長期免疫。

接種時程

  • 出生滿十二個月
  • 國小一年級

接種禁忌

  • 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者或其他感染而導致發高燒者
  • 免疫不全者
  • 孕婦

接種後可能產生的反應及注意事項

  • 局部反應很少
  • 與麻疹疫苗一樣在接種後5~12天,偶有疹子、咳嗽、鼻炎或發燒等症狀
  • 德國麻疹疫苗成分,偶有發燒、暫時性關節痛、關節炎及神經炎等副作用
  • 腮腺炎疫苗曾有引起輕微中樞神經反應之病例報告,但機率極小

血液製劑與麻疹、 MMR 、水痘疫苗接種間隔應注意事項

  • 接受一般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或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者,應間隔三個月後再接種麻疹、MMR或水痘疫苗
  • 輸過血者,應間隔六個月後再接種麻疹、MMR或水痘疫苗
  • 曾靜脈注射血漿、血小板製品或靜脈注射高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時,應間隔十一個月後再接種麻疹、MMR或水痘疫苗
  • 育齡婦女接種MMR或水痘疫苗,於三個月內應避免懷孕

認識疫苗成份及特性

6 個月以上未滿 3 歲的幼兒(詳見仿單「產品說明書」),每次的接種劑量是 0.25 毫升, 3 歲以上每次接種劑量是 0.5 毫升。另外 8 歲(含)以下兒童,若是初次接種應接種 2 劑,兩 劑間隔 1 個月以上;若過去曾接種過流感疫苗 1 劑或 2 劑,今年接種 1 劑即可。 9 歲以上則不論過去接種史都只須接種 1 劑。流 感 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在身體不同部位。

接種劑量及間隔

流感疫苗是不活化疫苗。由於流感病毒常常發生變異,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均會監測流感病毒的流行及變異,以建議疫苗的成份。本流感季每劑流感疫苗包含下列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之抗原成分: A/California/7/2009 (H1N1)pdm09-like virus ; A/Victoria/361/2011 (H3N2)-like virus ; B/Wisconsin/1/20 10-like virus。

接種禁忌

  • 年齡 6 個月以下者不予接種
  • 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或疫苗的成份有嚴重過敏者不予接種
  • 過去注射流感疫苗曾經發生不良反應者,不予接種
  • 發燒或急性疾病患者宜予延後接種
  • 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不予接種

接種後注意事項

由於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不一定相同,因此符合接種計畫實施對象者每年均須重新接種。接種後至少約需 2 週的時間以產生保護力,其保護效果可 持續 1 年。接種後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紅腫,少數的人會有全身性的輕微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皮膚搔癢, 1 至 2 天內自然恢復。嚴重的副作用如立即型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等不適 情況(臨床表現包括呼吸困難、聲音沙啞、氣喘、眼睛或嘴唇腫脹、頭昏、心 跳加速等)極少發生,若不幸發生通常於接種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即出現症 狀。接種疫苗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稍做休息,並觀察至少 30 分鐘以上待無不適後再離開。 接種後應注意有無持續發燒(超過 48 小時)、意識或行為改變 、心跳加速異常 、症狀發生時間、疫苗接種時間,以做為診斷參考,並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局。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機率,但仍可能罹患其 他非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請注意個人衛生保健及各種預防措施,維護身體健康。

流感接種對象

  1. 出生滿6個月至國小入學前
  2. 滿50歲以上
  3. 高風險疾病及重大傷重病患者
  4. 孕婦及產後6 個月內之婦女不限年齡
  5. 設籍嘉義市身心障礙者不限年齡

疾病簡介

B型肝炎是肝炎的一種,當肝臟得到病毒、細菌或寄生蟲之感染,或受到酒精中毒、藥物或化學物質等之傷害,使肝組織內發生肝細胞變質、壞死、白血球浸潤等炎症反應,稱為肝炎,由B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炎叫「B型肝炎」。B型肝炎是經由含有B型肝炎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黏膜進入體內而感染。其途徑包括:輸血、打針、血液透析、針灸、刺青、紋眉、穿耳洞及共用牙刷或刮鬍刀、性行為的感染。帶原者的陰道分泌物、唾液及精液中可能帶有B型肝炎病毒,但平常不致因此造成感染,但病毒濃度高時則仍有可能引起感染。

嬰兒 B 型肝炎預防接種的重要性

肝硬化與肝癌為我國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且與B型肝炎慢性帶原者有密切關係。台灣地區為B型肝炎高感染地區,成人之帶原率達百分之十五到二十,年幼時期的感染易演變成慢性帶原者,早期預防注射能有效預防B型肝炎的感染。

何種情況下新生兒應接種 B 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母子間之垂直感染,是台灣地區B型肝炎盛行的重要原因,百分之四十至五十的帶原者是經由此途徑傳染

為截斷母子間之垂直傳染,孕婦應於懷孕七、八個月時辦理B型肝炎產前檢查,檢驗結果若為高傳染性B型肝炎帶原者(表面抗原陽性且e抗原陽性或表面抗原效價≧2560),其所生之嬰兒,出生二十四小時內需注射  一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並於出生時、一個月、六個月完成三劑B型肝炎疫苗接種。

接種時程

  1. 出生時
  2. 出生滿一個月
  3. 出生滿六個月

接種禁忌

  • 出生後嬰兒外表、內臟機能及活動力欠佳者
  • 出生體重未達2200公克(出生一個月後或體重超過2200公克,即可注射)
  • 有窒息、呼吸困難、心臟機能不全、嚴重黃疸(血清總膽色素大於15mg/dl),昏迷或抽搐等嚴重病情者。
  • 有先天性畸形及嚴重的內臟機能障礙者

疾病簡介

水痘是一普遍之兒童疾病,通常症狀輕微,亦可能嚴重,好發於幼童,近來水痘發生的年齡層則有延後的趨勢,一般年齡愈大,症狀愈嚴重。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庖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 )初次感染所引起的傳染病,具有高度傳染力,可經由飛沫在人與人間散佈,或經由接觸水痘的液體傳染,感染後會引發紅疹、水庖、發癢、發燒及疲倦等,可能併發嚴重的皮膚感染、疤痕、肺炎、腦炎或死亡,亦可能因病毒再活化而得到帶狀庖疹。

認識疫苗

水痘疫苗是一種活性減毒疫苗,可有效避免嚴重之水痘症狀, 接種水痘疫苗後若仍感染水痘,其症狀亦非常輕微,僅會產生較少的水痘,且較不會發燒,復原較快。

接種劑量與接種間隔

  • 建議施打於十二個月以上之幼童,十二個月至十二歲兒童注射單一劑量 0.5ml,十三歲以上間隔四至八週注射兩劑
  • 水痘疫苗與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等活性減毒疫苗可同時接種, 如不同時接種最少要間隔一個月; 與不活化疫苗可同時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 (分開不同部位接種)。
  • 接種免疫球蛋白、輸血後之接種間隔:
    1. 接受一般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或 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者,應間隔三個月後再接種。
    2. 輸過血者,應間隔六個月後再接種。
    3. 曾靜脈注射血漿、血小板製品或靜脈注射高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時,應間隔十一個月後再接種。

接種禁忌及不適宜接種

  • 已知對 gelatin、neomycin或本疫苗之其他成份過敏者。
  • 患有嚴重疾病或其他急性病症者。
  • 罹患白血病等惡性疾病或免疫不全者。
  • 正使用免疫抑制劑或高劑量腎上腺皮質素者。
  • 未經治療之活動性肺結核患者。
  • 懷孕者。
  • 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宜接種者。

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及注意事項

  • 接種部位可能有發紅、疼痛或腫脹等局部反應。
  • 可能有輕微的發燒,偶有發生高燒、抽搐之現象。
  • 接種後一個月內可能產生輕微的水痘症狀,但是發生率很低。
  • 嚴重之全身反應,如 肺炎 、腦部疾病或過敏反應等,極少發生。
  • 與自然感染水痘病毒一樣,疫苗的病毒可能潛伏在體內,在免疫功能低下時,病毒再活化而表現成帶狀庖疹,但其發生率與症狀都低於自然感染。
  • 注射水痘疫苗後六週內宜避免使用水楊酸類藥品 (salicylates)。
  • 育齡婦女接種水痘疫苗後,於三個月內應避免懷孕。

提醒家長預防接種注意事項

  • 一、請依所列疫苗種類、時程按時接種,以達接種效益。接種時請務必攜帶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IC卡,以利查核登錄,接種紀錄應妥善永久保存,以備國小新生入學、出國留學、工作、移民及各項健康紀錄檢查之需。

  • 二、媽媽若為高傳染性B型肝炎帶原者(e抗原陽性),其寶寶應於出生後儘速注射1劑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最遲不要超過24小時。另因e抗原(HBeAg)陽性媽媽所生之小孩可能有10%之帶原機會,請於出生滿12個月大時進行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等檢測。

  • 三、白喉、破傷風混合疫苗(DT)係提供不適合接種百日咳疫苗的兒童接種,例如曾因注射含白喉破傷風百日咳混合疫苗而有嚴重反應者,可預防白喉和破傷風。

  • 四、下列兩類個案因不適用活性減毒口服小兒麻痺疫苗,請檢具醫師開立之診斷證明書或處方籤洽轄區衛生局申請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於醫療院所接種。

    • 免疫缺失者:包括愛滋病毒陽性個案、先天性免疫缺失症與白血病、淋巴癌等惡性腫瘤病人、接受免疫抑制藥物治療的病人等。

    • 家裡有上述病人之健康嬰幼兒或學童。

    • 30天內曾施行或預定進行腸道、肛門手術者。

  • 五、A型肝炎疫苗免費接種對象為設籍於30個山地鄉、9個鄰近山地鄉之平地鄉鎮及金門、連江兩縣之兒童,接種時程為出生滿2歲接種第1劑,間隔6個月接種第2劑。

  • 六、水痘疫苗接種對象為92年元月以後出生且滿12個月以上之幼兒。

  • 七、97學年度起國小一年級生改接種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

  • 八、98年7月20日起,逐序針對5歲以下之高危險群、莫拉克風災收容中心、低收入戶幼童及山地離島偏遠地區幼童實施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接種。

  • 九、99年3月起幼兒全面改接種「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

預防接種衛教資料

小寶貝健康沒煩惱

寶寶誕生了!提醒家長們,預防接種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傳染病預防措施。讓您的寶寶贏在起跑點,主動預防,快樂接種!

  • 目前由政府免費提供學齡前幼童之常規預防接種項目

  • 卡介苗

  • B型肝炎疫苗

  • 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

  • 水痘疫苗

  •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 日本腦炎疫苗

  • 每年於流感疫苗接種計畫實施期間,免費提供6個月以上至學齡前之幼兒接種流感疫苗。

  • 接種單位、應攜帶文件及相關費用

  • 現今提供學幼童預防接種服務的單位含括各縣市之衛生所(室)及各衛生單位合約之醫院診所,相關資訊可撥打各縣市預防接種專線洽詢。

  • 幼兒預防接種應攜帶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IC卡,初次赴該單位接種者,請同時攜帶戶口名簿,以利幼兒接種資料之登錄。

  • 兒童接受常規預防接種,疫苗由政府免費提供,合約醫院診所得依據各縣市所訂之收費標準酌收掛號、診察等費用。但如同時接種兩項以上疫苗或因其他看診或實施預防保健健康檢查已申請健保給付者,則該診察費、掛號費不再另加。

  • 什麼情況下不能接種疫苗

    常見父母因幼兒的小病不斷,而一再延遲疫苗接種,其實一般除發高燒及染患急性疾病,考量接種疫苗後的反應可能會影響病情的判斷不要接種外,如感冒已進入恢復期僅流鼻水等症狀,是可以接種的,如父母仍不放心,應請醫師評估。而先前接種該項疫苗曾發生嚴重反應或未經治療的結核病患,亦列為接種禁忌。

此外,活性減毒疫苗(包括小兒麻痺口服疫苗、麻疹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水痘疫苗)有下列禁忌:

  1. 免疫不全或正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者(服用類固醇者,請與醫師討論是否適合接種疫苗)。

  2. 染患嚴重疾病、營養不良致免疫力低下者。

  3. 孕婦。

  4. 接受血液製劑後與麻疹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水痘疫苗,應注意下列接種間隔:

    • 一般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應間隔3個月。

    • 輸過血或接受靜脈血液製品者,應間隔6個月(Washed RBC無須間隔)。

    • 靜脈注射高劑量(≧1g/kg)免疫球蛋白,應間隔11個月。

    • 疫苗接種部位及途徑

幼兒預防接種為盡量避開有神經及血管的部位,一般選擇於大腿前外側或上臂三角肌接種,針對兩歲以下嬰幼兒,建議接種部位為大腿前外側。而麻疹、水痘、日本腦炎及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採皮下注射,其餘不活化疫苗則採肌肉注射。

各項疫苗接種後的反應及處理方法

接種疫苗後可能發生的局部紅腫、疼痛,通常2-3天內會消失,至於發燒如係在該項疫苗所列可能時間發生,可使用醫師給的退燒藥,但如高燒不退或有其他特殊症狀,則可能染患其他疾病,應儘速就醫診察,找出真正的病因。

各項疫苗接種後的反應及處理方法如下表,若仍有預防接種相關問題,可撥打05-2750423*313電話洽詢

疫苗種類 反應及處理方法
卡介苗 注射後接種部位大多有紅色小結節,不需特 別處理,若變成輕微的膿泡或潰瘍,不需要 擠壓或包紮,只要保持局部清潔,約經2-3 月潰瘍就會自然癒合。
如果接種部位出現多量的膿液或發生同側腋 窩淋巴腺腫大情形,可請醫師診治。
B型肝炎疫苗 一般少有特別反應。
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 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 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
疫苗
接種後1-3天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紅腫、酸痛,偶爾有哭鬧不安、疲倦、食慾不振或嘔吐等症狀,通常2-3天後會恢復。
不停啼哭或發高燒之症狀較為少見;而嚴重不良反應如嚴重過敏、昏睡或痙攣則極為罕見。
如接種部位紅腫持續擴大、接種後持續高燒超過48小時或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及嚴重不適症狀,應儘速請醫師處理。
小兒麻痺口服疫苗 一般少有特別反應。
口服疫苗前後半小時不要飲水或進食,以免疫苗稀釋而影響疫苗效力。
水痘疫苗 局部腫痛,注射後5-26天於注射部位或身上出現類似水痘的水泡。
麻疹、腮腺炎、
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在接種後5~12天,偶有疹子、咳嗽、鼻炎或發燒等症狀。
日本腦炎疫 一般少有特別反應。

◎ 活性減毒疫苗 # 不活化疫苗

※如本身有熱性痙攣的病史,在接種疫苗後,可能會增加出現熱性痙攣之機會,除需注意體溫變化外,亦請於接種前告訴醫師,俾利其評估退燒藥之服用時機。

● 疫苗接種間隔

● 活性減毒疫苗可同時接種,如不同時接種最少要間隔1個月。如為口服活性減毒疫苗,則可與其他活性減毒注射式疫苗同時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

● 口服小兒麻痺疫苗與輪狀病毒疫苗應間隔2週接種。

● 不活化疫苗可同時(分開不同部位接種)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惟日 本腦炎疫苗與白喉破傷風全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應間隔1個月以上。

● 活性減毒與不活化疫苗可同時(分開不同部位接種)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但黃熱病與霍亂疫苗應間隔3週以上。

● 疫苗漏打或延遲,應如何補種?

各項疫苗規定的接種時程一般是經研究達到最佳的免疫效果,寶寶如 非因接種禁忌或特殊情形延遲接種,請家長按時為寶寶補完各劑應接種 疫苗。漏打的疫苗不用從頭接種,但應儘速依衛生單位規定進行補種或 繼續完成。

● 寶寶兩地跑,預防接種該如何接續

若攜子女居住或往來於兩國之間,由於各國之預防接種項目與時程, 可能因該國的疾病流行趨勢等相關因素而有些微不同,至當地應先瞭解 該國之預防接種項目與時程,再依其規定接續完成各項預防接種;回國 後其預防接種之接續,可攜帶原使用保存之預防接種紀錄至各地衛生所 (室)及各縣市預防接種合約醫院診所完成補接種。
由於陸續有新疫苗或混合疫苗核准上市,政府亦審慎評估,未來將這些疫苗納入常規接種之可行性及必要性,並依優先順序積極爭取經費。在政府未全面實施前,父母可評估寶寶的需求,至醫院診所自費接種。同時請醫護人員將相關接種資料詳細登錄於預防接種紀錄卡。

肺炎鏈球菌疫苗

肺炎鏈球菌常可發現存在於正常人的呼吸道內,當免疫力不佳時,可能會受其感染,甚或引起嚴重的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目前國內上市的肺炎鏈球菌疫苗計有3種廠牌,分別為7價與10價的結合型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 PCV)及2 3 價的多醣體疫苗(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PPV),另尚有13價結合型疫苗即將上市。其中23價的多醣體疫苗不適用於2歲以下幼兒,另國內專家建議:5歲以下幼童初次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建議使用結合型的肺炎鏈球菌疫苗。

輪狀病毒疫苗

輪狀病毒是5歲以下幼兒腸胃炎之主要原因之一,它可引起嘔吐、水瀉、發燒、腹痛、食慾不振、甚或脫水。此疫苗目前國內上市有兩種廠牌,均為口服疫苗,其接種劑次分2劑與3劑,並依建議時程完成。為避免免疫反應的干擾,國內專家建議:接種小兒麻痺口服疫苗與輪狀病毒疫苗應間隔兩週。

※母親為e抗原(HBeAg)陽性者,其所生小孩於接種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及3劑B型肝炎疫苗後,B型肝炎帶原機率由90%左右大幅降低,但仍可能有10%之帶原機會。為利及早發現幼兒帶原狀況及瞭解疫苗接種成效,並定期進行追蹤檢查,政府自99年9月起提供母親為e抗原陽性之幼兒(97年7月以後出生者),於滿12個月大時,進行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檢測,若幼兒經檢驗無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陰性)及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陰性)者,可追加1劑B型肝炎疫苗,1個月後再抽血檢驗抗體,若表面抗體仍為陰性,後續可於第1及第6個月接續完成第2、3劑疫苗。

※e抗原陽性之母親請攜帶孕婦健康手冊之「孕婦B型肝炎檢查結果紀錄及追蹤表」等相關資料,提供臨床醫師,以為幼兒HBsAg及anti-HBs檢測之參考資料。

※B型肝炎帶原者,若其肝功能正常,原則建議每6個月至1年追蹤一次;如肝功能異常,則由醫師決定其肝功能及超音波複檢時間。 GOT(AST):麩胺酸苯醋酸轉氨基脢;GPT(ALT):麩胺酸丙酮酸轉氨基脢

預防接種紀錄保存與補發

嬰幼兒自出生後各項疫苗接種的日期及接種單位等資料,應登記在本 手冊的「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上,妥善永久保存,以提供後續醫護 人員接種之參考。

幼稚園、托兒所及國小新生入學時,必須繳交該紀錄影本,經校方及衛生單位檢查,若有未完成接種的疫苗,則安排進行補 接種。另外出國就學、工作或移民等,各國亦多要求檢查該接種證明。

幼兒接種紀錄丟了,可向原接種單位申請補發,如在各不同地點接種,可先向現戶戶籍所在地衛生所洽詢,如接種資料均經衛生所登入電腦 (通常在衛生所或衛生單位合約的醫院診所接種,相關資料會轉介回戶籍地衛生所),則可由衛生所統一補發。

目前國內上市使用之自費疫苗由於陸續有新疫苗或混合疫苗核准上市,政府亦審慎評估,未來將這些疫苗納入常規接種之可行性及必要性,並依優先順序積極爭取經費。在政府未全面實施前,父母可評估寶寶的需求,至醫院診所自費接種。同時請醫護人員將相關接種資料詳細登錄於預防接種紀錄卡。

小ㄧ新生即將入學,黃卡遺失怎麼辦?衛生所可以幫你忙! 開學在即,請盡速檢視你家寶貝的「預防接種時程及紀錄表」 黃卡是否存在?如需補發,請於開學前儘速申請。

申請流程:
一樓填寫預防接種黃卡補發申請書(提供身分證資料、出生日期、姓名) ↓ 交由服務台工作人員 ↓ 製作黃卡 ↓ 交給申請人辦理流程約為15-20分鐘

疫苗間隔時間一覽表

各項預防接種間隔時間一覽表 / 101年5月15日修訂

疫苗種類 最短間隔時間
不活化疫苗 ◆ B型肝炎疫苗(HepB)
◆ 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DTaP)
◆ 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 疫苗(Tdap)
◆ 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Tdap-IPV)
◆ 白喉破傷風混合疫苗(DT)
◆ 破傷風減量白喉混合疫苗(Td)
◆ 注射式小兒麻痺疫苗(IPV)
◆ 日本腦炎疫苗(JE)
◆ A型肝炎疫苗(HepA)
◆ b型嗜血桿菌疫苗(Hib)
◆ 流感疫苗(Flu)
◆ 狂犬病疫苗(Rabies)
◆ 多醣體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MPSV4)
◆ 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
◆ 多醣體肺炎鏈球菌疫苗(PPV)
◆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HPV)
◆ A型肝炎B型肝炎混合疫苗(HepA-HepB)
◆ 五合一疫苗(DTaP-IPV-Hib)
◆ 六合一疫苗(DTaP-IPV-HepB-Hib)
◆ 與其他不活化疫苗可同時(分開不同部位接種)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
活性減毒疫苗 ◆ 卡介苗(BCG)
◆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
◆ 黃熱病疫苗(Yellow fever)
◆ 水痘疫苗(Varicella)
◆ 輪狀病毒疫苗(Rota)
◆ 可同時接種,如不同時接種最少要間隔1個月。如為口服活性減毒疫苗則可與其他活性減毒注射式疫苗同時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
◆ 接受一般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或HBIG者,宜間隔3個月後再接種MMR或水痘疫苗*(palivizumab無須間隔)。
◆ 輸過血或接受靜脈注射血液製品者,宜間隔6個月後再接種MMR及水痘疫苗(Washed RBCs無須間隔)。
◆ 曾靜脈注射高劑量(≧1 g/kg)免疫球蛋白治療時,宜間隔11個月後再接受MMR或水痘疫苗。
不活化疫苗
與活性減毒疫苗
(上列兩種類) ◆ 霍亂疫苗與黃熱病疫苗應間隔3週以上。
◆ 其他可同時(分開不同部位接種)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