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防治
勿輕忽口腔癌篩檢不會導致罹癌年輕化
針對99年1月22日媒體報導學者關心提高口腔癌篩檢年齡,可能導致罹癌年輕化之新聞,國民健康局表示對於99年口腔癌免費篩檢起始年齡自18歲提高至30歲以上,係考量以有限經費,達到最大的篩檢效益,有經過審慎的科學評估。
由93-98年篩檢資料分析顯示,癌前病變與口腔癌的偵出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其中30歲以上的癌前病變偵出率為30歲以下的3倍;口腔癌的偵出率更是到30歲以上才大幅增加,約為30歲以下的40倍。因此,篩檢起始年齡上調至30歲,在同樣預算下,估計可多檢出1,350名癌前病變及473名口腔癌,而發現1名口腔癌所需投入的經費,30歲以上為6萬元,30歲以下則需投入225萬元才能找出一名口腔癌。
另外,我國口腔癌發生平均年齡,自民國85年至95年,皆為53或54歲,並無部分臨床醫師所說的提前至30餘歲的情形。國民健康局自99年起擴大提供服務,口腔癌預計篩檢108萬人,亦鼓勵社區、職場、校園、軍隊,營造拒檳文化,及透過醫院大量開設戒檳班,期望多管齊下,達成降低口腔癌死亡率之目標。對於30歲以下嚼檳榔或吸菸者,如自覺有疑似症狀,亦可至醫院診所循健保管道接受檢查,及免費參加戒檳班協助其戒嚼檳榔。
為早期發現口腔癌與癌前病變,國民健康局呼籲30歲以上吸菸或嚼檳榔的民眾,應就近至健保特約牙科、耳鼻喉科專科醫師之醫療院所做口腔黏膜檢查,並且戒除吸菸、嚼檳榔等不良之生活習慣,才能遠離口腔癌與癌前病變的威脅,增進家庭的幸福。(節錄自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
男性宜早期篩檢口腔癌
檳榔防制見曙光
口腔癌是國人男性增加最快速的癌症,近10年發生率和死亡率已分別增加了85%和56%,目前每年分別有5千多人罹患和2千多人死於口腔癌。更可怕的是,口腔癌平均死亡年齡為54歲,較其他癌症早10-20年,為青壯年男性最容易發生的癌症。
嚼檳榔是造成國人口腔癌的主要原因。依據國民健康局96-98年健康危險因子監測調查顯示,國人18歲以上男性嚼檳榔率,近3年來呈現下降趨勢,96、97和98年分別為16.9%、15.1%和14.6%,降幅超過一成,惟各縣巿的嚼檳率仍有相當大的差距。
整合分析96-98年調查資料顯示,共有8縣的成年(18歲以上)男性平均嚼檳率,顯著高於全國3年平均值,分別為台東縣、花蓮縣、南投縣、苗栗縣、嘉義縣、屏東縣、雲林縣和桃園縣,主要是山地及藍領型縣市。其中台東縣和花蓮縣分別高達32%和26%,其他則介於22%-18%之間。另有8縣巿顯著低於全國平均值,包括台北縣市、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以及連江縣、金門縣,主要是都會以及軍事型離島。
嚼檳榔率顯著高於全國平均的8縣,也有較高的男性口腔癌發生率和死亡率。95年國人男性口腔癌的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6人,縣巿介於2-66人;發生率在50人或以上的6個縣中,即有5個是嚼檳榔率顯著高於全國平均值的縣。97年全國男性口腔癌死亡率為每10萬人15人,各縣巿則介於3-29人;死亡率在20人或以上的8個縣中,也有6個是嚼檳榔率顯著高於全國平均值。此外,這8個縣也有較高比率的檳榔種植面積。
93-97年間,各縣巿分別有24-47%嚼檳榔的人,曾接受過口腔癌篩檢,曾篩率超過40%的8個縣巿中,有7個為嚼檳榔顯著高於全國平均之縣。由此可見,當地衛生局已注意到嚼檳榔的問題,並已展開行動,將口腔癌篩檢列為防治工作重點,期望藉由篩檢,能早期發現癌症和癌前病變,經適當治療而保障民眾的健康檳榔已被世界衛生組織歸為人類致癌物,嚼檳榔造成口腔癌、食道癌、咽與喉癌等,雖然國人的嚼檳榔率已逐年下降,但以往長期嚼檳榔所累積的危害,現正反應在口腔癌的快速增加。為防治檳榔危害民眾健康,政府除持續加強宣導,促使民眾拒檳榔與戒檳榔外;亦將自99年開始,大幅推廣口腔癌篩檢,預計於102年,將30歲以上嚼檳榔或吸菸者,其2年1次口腔癌篩檢比率提升至50%,曾篩率提升至70%。希望所有檳榔族能將檳榔戒除贏得健康,國健局和您一起打拼。(節錄自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癌症防治組)